狗狗感染狂犬病症状有哪些?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被狗咬伤后必须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来预防狂犬病,殊不知给狗注射了狂犬疫苗后,仍然有得狂犬病的可能! 2013年4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只狗注射了两次狂犬病疫苗,但几天后还是感染了该疾病死亡[1];而在半年前的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期间,法国至少有56人死于狂犬病,其中一些病例与狗有关,而这些人之前都没有打狂犬疫苗[2];2017年9月韩国一养狗家庭8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狂犬病爆发疫情,导致2人死亡……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简称“疯狗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经唾液传播引起,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急性传染病,致死率几乎为100%[3]。 目前来说,狂犬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猫、犬等动物,少数是蝙蝠、浣熊、臭鼬等[4-5]。
那么,狂犬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呢?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9%以上的狂犬病都是由病兽通过咬伤、抓伤、舔舐伤口等方式感染的,此外被染疫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可能存在病毒,因此接触被感染动物的皮肤黏膜也是容易被传染的途径之一;狂犬病也可以通过母兽传染给幼崽,如患有狂犬病的雌鼠在怀孕期会将其体内的病毒传播给胎儿,从而导致小鼠出生后也呈现狂犬病毒感染的症状[6]。 而此次发生在美国的案例中,狗感染病毒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主人将手伸进它嘴里掏食,从而造成了手部皮肤粘膜破损,进而导致了病毒的入侵和传播[7]。 从上述可以看出,尽管接种了狂犬疫苗的狗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极低,但仍然是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的,这主要跟接种的疫苗种类相关——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狂犬病疫苗可分为两种类型: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两者虽都能有效降低疫苗接种犬的抗体水平,但两者的区别在于灭活疫苗能刺激犬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记忆B细胞,而基因工程苗不能。因此当接种疫苗后的犬遭遇强毒攻击时,灭活疫苗产生的记忆B细胞会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迅速增殖,能够提高机体对狂犬病毒的抵抗力,使病毒得到清除[8]。灭活疫苗要比基因工程疫苗更加安全高效。
当然,除了接种疫苗外,还应该做好以下措施以降低犬只患狂犬病的几率:
1.避免被狗咬 平时尽量避免逗弄陌生狗、流浪狗以及病犬,更不要被狗咬到手脚,也不要把手伸入陌生狗口中挑逗,以免导致被啃咬,如果确实无法避免被咬,则要尽快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2.定期为宠物注射疫苗 每年至少应定期为家养的宠物注射一次预防针。另外,由于现在宠物品种日益增多,且很多宠物都来自于国外,建议选择国内生产的正规品牌疫苗进行接种。
3.做好消毒处理 当宠物出现流涎、流口水、口吐白沫等症状时应立即隔离观察,并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必要时尽快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安排捕杀,对病死畜禽就地深埋、焚烧处理,切勿随意丢弃或出售给其他养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