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都要打虫吗?
驱虫药是一定要吃的,体内外都建议吃,但驱虫药的适用年龄、使用频率和使用的剂量需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种类而做区别处理。 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虫(发育阶段包括幼虫或囊合子)、钩虫、鞭虫、绦虫等;体外常见寄生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蜱蚤螨等。这些都可以用驱虫药物来驱杀。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体内寄生虫,比如蛔虫幼虫是可以经过肺脏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如果狗狗感染蛔虫并产下幼虫,那么一定要及时服用驱虫药。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寄生虫都是要按时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来讲,幼龄期狗狗由于抵抗力较低,寄生虫感染几率较大,建议在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同时服用一次体内驱虫药预防,随后在3-4月龄及8月龄左右各进行一次体内驱虫即可。成犬可以6个月做一次,一年一次或者两三年做一次。 如果主人不放心自己的狗狗是否感染,可以考虑先带去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看看有无寄生虫感染再确定是否需要驱虫。
常用的驱虫药可以分为三类:化学合成驱虫药,例如阿苯达唑、吡喹酮等;有机磷制剂,例如敌百虫、噻嘧啶等;大环内酯类驱虫药,如莫昔沙星。 这里重点讲一下大环内酯类驱虫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上述两类不同,它是通过抑制寄生虫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寄生虫死亡,对体内外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治疗猫癣。缺点是由于该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导致其药效也不强,对于体表寄生虫的杀灭作用并不突出。
最后提醒一句,给狗狗驱虫时一定要根据体重来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