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芯片是什么样的?
之前写过,再发一次吧 前段时间,美国FDA宣布对医疗诊断部门开放30506号电子表格的下载,用于申请动物芯片编码。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医疗诊断领域对于“兽用药品”监管的进一步放松,同时为宠物主能够自己查询芯片编码提供了便利(见链接1)。
那么什么是动物芯片呢?为什么要给动物注射芯片?给动物注射的芯片和人类使用的一次性针头有什么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我展开了调研。 芯片其实是一种生物标记物(biomarker),由美国FDA于2004年首次提出作为兽医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监管。
在FDA官网上的介绍中,指出所谓的芯片是指“体积非常小,通常只有几个毫克的微粒”,这些微粒一般被溶解在一滴溶液里,通过一根极细的针注射到动物体内。当这滴溶液进入体内后,它会分散在血液里,最终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而每个芯片都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是鉴定药物真伪的“身份证”。 那为什么会给动物注射芯片而不是直接喂服呢?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有各种器官、组织、细胞,而芯片进入体内后会随着血液循环系统分布到各个部位。而且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与人体有很大的差异,直接喂养会导致免疫反应强烈,而注射则不会。不过,如果注射的是活体疫苗,则另当别论。
既然芯片这么娇气,那如何保障它在体内的稳定性以及最终的有效性?据我所知,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芯片包被在塑料膜或者是纳米材料表面以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另一个则是将芯片与药物结合而成给药系统,比如控释剂、缓释剂等,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增加芯片在体内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