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短鲷好养吗?
这个问题我实在太适合回答了! 因为本人目前拥有10+鱼池,其中有6个养鱼专用池(3个半封闭) ,这6个养鱼专用地都培育了不同种类的南美鱼, 其中4个是培育七彩神仙的,2个是培育螺缸鱼的。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需要把鱼搬到另一个城市,所以每次搬鱼都是一个大工程… 先放图,证明我不是口说无凭 这是最近刚入的新鱼,在火车上待了36个小时,一路颠簸,到了之后精神还是很旺盛的~ 这是今年春季从云南运过来的小鱼,在火车上19个小时,到的时候状态很好,只是个别鱼有脱壳现象(正常),几天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 这是去年秋季从广东运过来的鱼苗,经过多次长途运输,到了之后大部分鱼都有白化现象,但是经过加强光照和饲养慢慢都恢复了 这是去年夏季从广东运输过来的成鱼,由于提前一周联系好厂家跟踪监测温度,所以到达的时候一切正常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养鱼专用池是完全模拟原生环境搭建的,水温、酸碱度、溶解氧以及硬度等都是可调节的,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有些鱼友把鱼买回去直接放到自家鱼缸,由于温差、水质、环境突然改变造成死伤的不在少数…… 接下来分享重点,如何让鱼安全运输?
1.前期准备——运前7天减少投喂量(50%左右),运当天停止喂食(尤其是颗粒饲料容易堵塞食道,造成死亡); ——运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湿的鱼粮晾干后投喂,可以防腐烂,高锰酸钾浓度一定要控制!(个人经验,可以少点,多了会中毒) ——运前用除虫剂对鱼缸全面杀菌(硝化系统不可灭,否则鱼易生病或死亡) ——运前清洗并消毒鱼缸内部设备及过滤棉等(防止刮伤鱼体,污染水体)
2.运输方式 ——短途运输:直接用塑料袋装盛,里面放置氧气袋(内置小氧气珠),连接气管,保持空气流通和增氧。这样的运输方式适用于距离不远,且鱼只数量较少的情况。 ——长途运输:采用低温运输的方式,可将温度控制在0℃左右,甚至更低,这样既能保证鱼的安全又能保持鱼的活性。但运输途中不能开灯,避免鱼受惊扰而游动造成体力消耗和受伤。
3.日常管理 ——运输后的鱼经过暂养(过渡期)几天后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这时开始逐渐投喂,但要严格控制投食量,以防止过量导致鱼吃多了胀气而死!!! ——定期检测PH值,维持在一个稳定值范围,可用玻璃离子或其他药剂微量调整。 ——每周更换四分之一水量,保持水源新鲜,抑制有害物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