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宾为什么割耳朵?
首先表明身份,个人养狗以观赏、陪伴为主,不在城市散养,不遗弃,不放纵。 说一点题外话。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在谈论动物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从人的角度去思考,认为这样或者那样是对人类社会的描述,其实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知道人体有206块骨骼,为了保持运动,这些骨头按照不同的组合构成了上百种关节,这些骨与关节的组合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
同样,一个生物体要想很好的适应环境并具有竞争力,需要有很多器官和行为来支撑。而身体器官行为的多样化,又受大脑皮层控制。 而大脑皮层的形成,受到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我们可以把生物的体能、技能、智力看做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加特纳的《适应性行为》)
回到正题。一只狗的智商高低与它脑容量的大小有关,而脑容量取决于头部的大小。头骨是由颅骨和面骨构成的,影响脑袋大小的主要有下颌角长度(决定脸盘大小)、额部宽度、颞窝深度、枕骨斜度等几个指标。 为了增加颅骨的容积,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延长下颌,如狼犬(法斗、巴哥等); 二、加大额头,如牛头犬; 三、加深颞窝,如拉布拉多、金毛; 四、适当后倾枕骨,如西高布偶猫。 所以你看,要使大脑能更好地工作,并且配合相应的肢体行动,是需要很多的身体的支持的。对狗狗也是这样。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杜宾。 一只优秀的杜宾应该拥有精壮的躯干和修长的四肢。 二、加大额头,三、加深颞窝,四、适当后倾枕骨,都可以使颅骨容积增大,提高智力水平。当然,增强肌肉力量,完善肢体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割礼的方式来促进生理上的发育,从而提升智力水平是有科学依据的。
1888年2月,梵高和高更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高更准备收拾东西离开的时候,愤怒的梵高拿起一把剃须刀追了上去,高更回头看见梵高满脸煤灰愤怒的举着剃须刀,他急忙逃跑。
他跑到一个朋友家躲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亮后准备离开阿尔勒小镇,他听说梵高把耳朵割了下来躺在妓院里面,他感到非常震惊,急忙赶去探望。
当高更赶到后,梵高已经被人抬回家中,高更见到了文森特的弟弟提奥。兄弟两人拥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痛苦的拥抱让提奥感到非常尴尬。
弟弟提奥来此照顾哥哥,并且负责给他提供金钱支持,他们俩住在一起。而今天,他见到哥哥时却是在哥哥割掉自己耳朵之后。在弟弟提奥的照料下,文森特的伤口逐渐康复。
他在病榻上休息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他仍然坚持继续作画,提奥在弟弟病情稳定之后就匆匆赶回巴黎,为了补贴画家的创作和生活,他必须继续为弟弟寻找买家。
在他离开之后,梵高再次住进了医院,之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被关押和出院中反复。高更在听闻这件事之后,就觉得自己和梵高之间的友谊应该到此结束,以后也不再会和梵高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这次事件也成了梵高和高更之间友谊的最后一次尝试,从此梵高开始选择独自生活,他也逐渐接受了自己的孤独,他决定要过上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家的生活,而不是继续和高更要好的朋友一起共同生活。
高更对梵高的帮助很大,但是也压制了梵高,但是他们两个确实都是非常热爱艺术的人,而且高更在梵高心中是一个圣人一般的存在,他也希望能够借助高更的名气来获得大众的认可。
他一直想要和高更一起组建画室,共同创作,但是这个想法在高更看来并不现实,他没有答应梵高,一直要拒绝和梵高共同居住和创作,梵高非常的执着,他最终忍受不住痛苦,做出了割耳朵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