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伤要打疫苗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给大家看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2019年5月23日刊登在科普时报的《被老鼠咬了该怎么办》一文中,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传染病专家;第二个案例是2020年1月28日刊登在澎湃新闻的《上海一男子因琐事殴打73岁老人 致其严重颅脑损伤死亡》,打人者已经被刑事拘留。
通过这两个案例,想必大家应该都能认识到:处理伤口不及时、消毒不彻底或不打疫苗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那被老鼠咬伤后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注意清洁(很重要),然后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并尽快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简称CDC),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类毒素,同时,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清创手术。
目前,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性疫苗,如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这些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预防相应病原菌的感染。另一类是应急疫苗,包括狂犬病疫苗和黄热疫苗,主要用于紧急暴露后的预防。
1.预防性疫苗:自产生抗体之日起,乙肝疫苗的免疫有效期至少是3年,而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的免疫有效期则更长。如果按规定接种完上述疫苗,并且产生了抗体,是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的。不过,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需要接种3针剂,流脑疫苗需要接种4针剂,乙脑疫苗需要接种6针剂,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产生抗体。
2.应急疫苗:狂犬病的病死率接近100%,只有及时接种疫苗才能有效阻止发病;黄热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我国虽然属于低发病区,但是一旦发生,预后较差。这两种疫苗都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