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有几种常见皮肤病?
猫咪皮肤病种类很多,症状不一,但是大部分皮肤科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才能逐步恢复健康。 作为铲屎官,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帮助猫咪远离皮肤病的侵害!
1、日常环境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猫窝和猫咪经常爬踏的区域要重点清理。
2、饮食营养管理:给猫咪提供营养均衡的好粮(建议蛋白质30%以上),少食多餐,增加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等。
3、驱虫管理:内驱按照说明书服用,外驱每个月使用一次杀虫药,防止寄生虫感染也是预防皮肤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4、洗护管理:猫咪不需要每天清洗,特别是夏天,容易出汗的猫咪,一周洗一次即可;冬天可以半个月洗一次;注意水温不要过高或过低,并且及时吹干,以免感冒。可以使用含有杀菌成分的洗发香波给猫咪洗澡,预防皮肤病。 对于已经得皮肤病的猫咪,应当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严重了可能会危及生命! 治疗期间要做到:
1、隔离病猫,处理病猫用品,并用消毒水对病猫接触过的地方进行消毒,以防传染。
2、加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补充。可以适当补充营养膏等,增强皮肤抵抗力。
3、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坚持涂抹药物,不要自行中断,以免细菌耐药。
4、患部毛发适当修理,保持清洁干爽。 有毛发的部位要注意勤梳理,将毛发梳通,防止打结而导致的皮肤病加重。 猫咪患了皮肤病,作为主人不要着急,一般只要处理得当,坚持治疗,很快就能恢复。最重要的是,预防胜于治疗!
毛囊虫皮肤病
毛囊虫病是一种慢性、非渗出性皮肤病。病原为毛囊虫,主要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唇、眉、耳、颈和大腿内侧。虫体较多时,可以波及背部和腹部。毛囊虫对宿主的刺激产生皮脂溢出,皮脂过多又使毛囊炎和细菌性皮肤病进一步加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患病初期病猫偶有瘙痒,皮上出现无规则小疹和圆形脱毛斑。随着病情发展,感染加剧,皮损表面形成痴皮和渗出,并发出难闻的臭味。当毛囊虫从毛囊中排出时,会严重刺激周围皮肤,导致剧烈瘙痒并且引起严重的脱毛。
癣病
猫癣由毛癣菌、表皮癣菌和絮状癣菌等真菌侵犯皮肤、趾间、须发、爪等处引起。本病具有传染性,是一种常见猫病。患病猫咪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通常在猫体的头部、耳部、尾部及四肢出现不同形状的皮疹和脱毛,形成癣损,上面着生一层灰色的痂皮屑。由于皮肤受损,猫咪的毛发往往易折断和脱落,最后形成秃发斑,周围皮肤增厚,并发生苔藓化,伴有痒痛感,影响猫咪正常咬、搔、跑、跳等活动,损害猫咪的健康和长成,也极大地降低了其经济和观赏价值。
疥螨病
疥螨病是由于疥螨寄生于猫的皮肤内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寄生虫性皮肤病。疥螨对猫的皮肤造成的刺激异常强烈,病猫瘙痒难忍,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皮肤上出现丘疹、痂皮、脱毛甚至皮肤增厚,严重影响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降低其经济、营养和观赏价值。该病常与毛囊虫病、脓癣和真菌性皮肤病等并发或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肛门周围脓肿
肛门周围脓肿(一称肛门腺炎或肛周腺脓肿)是肛门腺(腺体)发炎性肿胀和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多发于长毛猫及肥胖猫。其主要的致病菌是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局部的皮下肿胀,多以单侧为主,少数双侧发病。肿胀表面的毛发脱落,皮肤紧张发红,有剧痛和热感。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破溃,有脓汁排出,恶臭难闻。幼年猫常有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现象,频频做蹲座姿势,并用力擦磨后肢。同时因分泌物污染周围毛发,影响了肛门括约肌的正常运动,引起排便困难。由于剧烈疼痛,长时间不愿运动,被迫长期休息,对健康和生长造成威胁。该病的治疗比较麻烦,时间也比较长,通常需要1-2月或更长时间。影响到宠物主人的工作和猫咪宠物的出售或外借。